Search

海難救護中宏觀性的工法

全球海世界的焦點都集中於”長賜輪”的脫淺,整個歐洲也出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海難救護中宏觀性的工法

全球海世界的焦點都集中於”長賜輪”的脫淺,整個歐洲也出動了最精銳的工具與隊伍,目前負責救難工作的SMIT就是在2012年1月13日114,137 總噸位 (GT)的超級郵輪Costa Concordia在義大利東海岸撞上岩礁後擱淺後花了三年時間打撈上來的團隊.真可謂是精銳盡出!
在這麼狹窄的水域,要擺上十幾艘拖船,噴砂船,脫淺計畫非要仔細規劃不可.
截至目前為止,船尾的浮起是一件大事,因為(1)解除了船體兩端受力下對船殼舯垂(SAGGING)的應力損傷.(2)釋放出船舶主機的巨大動力.在此情況下脫淺的兩個方案已隱然成形(A)以左船艏挖深為主,然後將拖船主力用在左艏的”拉”,同時左船艉以拖船頂,原地轉向;(B)將噴砂船用於右艉,提供俥葉更多的餘裕空間,以船艏為支點,拖船主力置於左艉來推,啟動主機巨大之倒車力將整條船向右後方”抽”出來.

AB兩方案中,A方案費時費力(據說左船艏水下遇到大石塊),B方案將主力集中在左船艉的”推”,配合大船主機之倒車力,將船向右後方”抽”出來,似乎更省時省力.

我比較中意B方案,你呢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在台灣,不提倡海洋文化,是辜負了這塊土地,也糟蹋了她所提供的養分,視野及發展. "海洋首都的航海家"(Navigator in Kaohsiung)成立的主旨,在於為下代找出通往"藍海"之路
View all posts